擬秀麗綠絨蒿
Meconopsis pseudovenusta
擬秀麗綠絨蒿,隸屬于被子植物,罌粟科,綠絨蒿屬。生長于海拔3400-4200米的高山草甸、巖坡或高山流石灘。國內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東南部,照片攝于巴拉格宗雪山。
單聽名字,擬秀麗綠絨蒿和秀麗綠絨蒿十分相似,那么兩者的區別在哪里呢?首先看花朵,秀麗綠絨蒿花瓣基本為4枚,而擬秀麗綠絨蒿則為4-10枚,不過通常5枚較多。再看莖,與秀麗綠絨蒿“友好型”的光禿禿的莖不同,擬秀麗綠絨蒿的莖上則密布著看似柔軟實則很扎手的細刺,其實掌握這兩點,基本就不會將二者混淆。
純粹的藍色讓人心曠神怡,但如果你以為擬秀麗綠絨蒿只有藍色系那就錯了,在石卡雪山,攝影師李勇拍到了紫色花瓣的擬秀麗綠絨蒿。
人們發現,其實綠絨蒿家族占比最高的色彩就是藍紫色,學者發現,這是因為高海拔地區紫外線很強,作為承擔植物傳宗接代重要角色的花朵,為了抵御紫外線,必須積累更多的花青素,因此高海拔地區就產生了很多藍紫色的花。
而綠絨蒿家族另一大特點就是花朵明顯比葉大,這主要是為了吸引授粉昆蟲,但想要開花對植物來說是一件負荷較重的事情,于是它們也有了相應的策略。比如,擬秀麗綠絨蒿是一種多年生一次開花的植物,在前幾年它只長葉子,當能量積攢夠了,就會進入集中開花期。
“特別神奇的是,巴拉格宗雪山上的擬秀麗綠絨蒿普遍比石卡雪山的花朵要小一些。”李勇說,或許這與分布海拔有些關系,“擬秀麗綠絨蒿在巴拉格宗雪山的分布海拔要比在石卡雪山上的低兩三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