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神奇!云南菜市場里的生物多樣性
時間:2021-10-18 14:05 來源:未知 微信公眾號:yn2553 QQ公眾號:800061629
生物多樣性離我們普通人有多遠?
很近,就在你我身邊的菜市場
菜市場不僅掌握著一座城市味蕾
更包含著廣泛的生物多樣性
是你我最觸手可及的“自然博物館”
若想迅速認識一座城市
逛菜市場便是最好的開始
COP15在昆明舉行
我們就去春城最大的菜市場逛逛吧
↓↓↓
10月13日拍攝的昆明市篆新農貿市場一景。新華社記者江文耀 攝
在大觀篆新農貿市場,你能見到云南人大部分的植物食材。攤販們非常懂得展現食材美,不同的陳列和堆疊下,蔬果之美競相綻放。五顏六色的蔬果挨挨擠擠,仿佛打翻了大自然的調色盤。
大蒜和紅薯總是被放在一起,壘成小山,充滿秩序感。
10月13日拍攝的昆明市篆新農貿市場一景。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名字中帶“西”字的蔬菜,如西蘭花、西紅柿、西葫蘆,大多從西方傳入我國。名字中帶“胡”字的蔬菜,如胡椒、胡蘿卜等,大多是張騫從西域引進。
并非所有的芭蕉都如月牙般金黃。有的生得筆直,有的又粗又短,有的還是紅色。僅是芭蕉種類,就足令人眼花繚亂。
云南人愛吃花,芭蕉花、韭菜花、南瓜花都是菜場?。春天種類更多,棠梨花、茉莉花、槐花……都會被端上餐桌。
10月13日在昆明市篆新農貿市場拍攝的芭蕉花。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云南人愛吃,也會吃,一些不常見的植物在經年累月的“試吃”中,也成了絕美食材。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茄子、辣椒、樹番茄、木姜子、臭菜、香茅草、苤菜根、板藍根、刺五加都是這兒的常駐選手。
海菜花,俗名“水性楊花”,它生長在水質優良的湖中,開花極美,花苞、花葶與芋頭煮湯,味道鮮美。
海菜花在洱海中隨波蕩漾2020年5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江文耀 攝
10月13日在昆明市篆新農貿市場拍攝的海菜花。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小苦子,并非豆類,而是茄屬的近親,叫水茄,苦苦甜甜,用來做湯或油炸。
10月13日在昆明市篆新農貿市場拍攝的小苦子。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10月13日在昆明市篆新農貿市場拍攝的小苦子。新華社記者胡超 攝
四棱豆,被稱作“豆科之王”“綠色金子”,可清炒。
10月13日在昆明市篆新農貿市場拍攝的四棱豆。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甜菜,有“植物味精”之稱,葉片里富含很多鮮味物質,煮湯特別鮮甜。
10月13日在昆明市篆新農貿市場拍攝的甜菜。新華社記者胡超 攝
花生苗,把花生發成苗,再來做菜,可涼拌、煎炒、火鍋。
10月13日在昆明市篆新農貿市場拍攝的花生苗。新華社記者江文耀 攝
草芽,食用部分為香蒲的地下莖,潔白清香,口感脆嫩,云南人常煮湯或炒。
10月13日在昆明市篆新農貿市場拍攝的草芽。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抱子甘藍,形似迷你的包菜,它并非云南本土野生蔬菜,而是從東南亞一帶逐漸傳過來。
10月13日在昆明市篆新農貿市場拍攝的抱子甘藍(左)與包菜。新華社記者胡超 攝
你也許不知道,有些新物種,科學家是在菜市場發現,比如“麻根”,科學家在命名時沿用了老百姓給它的名字。
喧鬧鼎沸的人聲、蔬果甜香的混合,還不足以構成菜場最大的魅力,當這些多樣的食材被端上餐桌,為人類提供各式營養時,才真正應驗了那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