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我為群眾辦實事】楚雄聾啞少年回家“搭錯車”,苦尋12年終于吃上母親的團圓飯!
時間:2021-10-21 13:55 來源:未知 微信公眾號:yn2553 QQ公眾號:800061629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這份團圓,一等就是12年。
王文斌本是云南省楚雄市中山鎮人,小名“水生”,因為先天聾啞,母親擔心他無法在鎮上的學校就讀,就把8歲的“水生”送到了城里的聾啞學校。
但是在2009年10月的一天,“水生”因為思念媽媽打算獨自一人坐車回中山鎮,卻意外坐上了瑞麗到昆明臥鋪客車。
當日,客車司機在途徑保山市的時候發現了他,隨后報警。
因為無法說話交流,民警也無法核實孩子的身份,只能將該孩子送至龍陵縣民政救助站,后龍陵縣民政局又將該兒童送至保山市社會福利院。
隨后,“水生”在這一呆就是12年。
羅從珍是在第二天才得知孩子走失的事情。
她還記得得知孩子走失的那天,她覺得“自己仿佛被撕碎了一般”不停的責怪自己為什么要送孩子去城里讀書。
隨后,羅從珍一直往返在“水生”可能回家的楚雄市和南華縣途中尋找,因為是農村人,羅從珍沒有想到向警方報警求助,只是通過親戚、朋友往返在孩子可能走失的地方尋找。
一直到2013年才至公安機關報警。
在“水生”丟失的12年的時間里,羅從珍看著希望一天天渺茫,她夜夜愁白了頭發。
而羅從珍一家也在尋找兒子的途中花費了大量的積蓄,這對本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水生”的爺爺更是聽到孩子走丟的消息悲傷過度不到兩年就含恨離世。
所以,對于母親羅從珍來說,找到孩子成為了她的所有支柱。
一日沒找到孩子,她一日放不下心。只要一聽到有走失兒童的信息,不管多遠她都要跑去看看,這仿佛成了“魔怔”。
每次從聽到消息時的心喜到看到面前的孩子不是自己的“水生”時的失落,這種仿佛撕碎她的心里落差,她經歷了不知多少次。
但她從未放棄找尋,她對自己說:“我的水生一定還在等著媽媽去接他!”
接到案件后,謝洪凱就開始著手工作。
第一時間將羅從珍一家的DNA信息錄入了全國系統進行比對。
走訪了所有了解案件的當事人,詢問相關情況。
但由于時間長遠,了解當時情況的人少之又少。
加之當年的技術力量有限,無法通過科技手段查找。
隨后,他分析孩子大致走失的位置,向沿途友鄰派出所發出協查函,查找了全市及周邊的福利機構。
可所有的工作石沉大海,沒有任何消息。
全國DNA比對系統也沒有任何比對成功信息。
就這樣,謝洪凱與這個家庭一起開始了12年的漫長尋找歷程。
期間,他幾次得到福利院通知可能是孩子的消息,都與家屬積極對接。
但每每望著家屬失望而歸的眼神時,謝洪凱下定決心堅決不放棄,一定要找到孩子。
公安部“團圓行動”開始后,楚雄市公安局黨委高度重視,劃定了責任領導,形成民警包保制。
多次往返在走失孩子的家庭,采集信息,完善數據庫。
設立免費采血點,對全市身份不明的走失孩童全部采集信息錄入數據庫,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力量。
終于,在2021年8月17日喜訊傳來,公安部在“系統”通報:保山市疑似被拐賣失蹤人員王文斌DNA與楚雄市報稱自己兒子失蹤的羅從珍DNA比中。
接指令后,兩地警方積極對接,再次采集羅從珍、王文斌DNA進行復核比對,最終促成了母子相認。
認親當天,羅從珍在焦急等待中一遍又一遍詢問著民警謝洪凱,“這次是真的嗎?”
但當孩子走進會議室的那一刻,羅從珍便沖上前,抱著孩子嚎啕大哭起來:“是的,這就是我的水生。”
來源:云南法制報、楚雄網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
上一篇上一篇:多穿一點,冷空氣又來了!云南中東部局地氣溫將下降10—12℃
下一篇下一篇:《家在云南》蘭花——花中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