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重磅!云南省委省政府印發《指導意見》,16州市未來這樣干
時間:2021-10-21 14:05 來源:未知 微信公眾號:yn2553 QQ公眾號:800061629
為深入貫徹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
立足新發展階段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推動省委、省政府州(市)現場辦公會
精神落實落地
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確保完成“十四五”時期目標任務
2035年與全國同步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日前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
新發展理念推動各州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
指導意見》印發
《指導意見》提出
到2025年
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萬億元左右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
到2035年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2025年基礎上翻一番
加快形成
滇中崛起、沿邊開放、
滇東北開發、滇西一體化
的發展格局
同時明確
16州(市)目標定位和重點任務
總體目標任務有哪些?
未來發展格局是什么?
各州(市)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差異較大,必須從區域層面揚優勢、補短板、聚合力,推動滇中、沿邊、滇東北、滇西四大板塊錯位發展、融合發展、特色發展,加快形成滇中崛起、沿邊開放、滇東北開發、滇西一體化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為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一)滇中崛起
充分發揮滇中地區對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核心帶動作用,以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為引領,以都市圈為核心,推動滇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努力將滇中城市群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核心區、通達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大通道樞紐、云南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引擎。到2025年,城市群功能基本健全,人口和經濟密度進一步提高,聚集全省50%的人口和68%的地區生產總值,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左右。到2035年,基本建成支撐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城市綜合承載力顯著增強,功能品質更加完善,聚集全省55%的人口和70%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成為祖國西南地區重要的現代化門戶城市群。
(二)沿邊開放
(三)滇東北開發
充分發揮滇東北地區地處滇川黔交界、長江經濟帶上游、西部陸海新通道和緊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區位優勢,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打通聯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省際通道,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打造成為云南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到2025年,基本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基本打通內外通達的省際通道,基本形成特色優勢產業體系,全面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到2035年,建成區域性綜合交通、能源、物流樞紐,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四)滇西一體化
充分發揮滇西地區自然風光綺麗、生態環境優美、旅游資源富集的優勢,筑牢滇西生態安全屏障,加快推進大滇西交通環線建設,推動滇西旅游全面轉型升級和協調發展,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到2025年,旅游業全面轉型升級,鄉村經濟、縣域經濟不斷壯大,區域協調發展開創新局面。到2035年,生態保護、環境質量、資源利用效率等走在全省前列,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16州(市)將來怎么干?
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明確的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發展路徑、發展舉措,凝聚發展共識,鼓足發展干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扎扎實實抓出成效。
(一)昆明市
發展基礎。昆明市是云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全省發展的排頭兵、火車頭,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前沿和重要門戶,在云南經濟社會發展中肩負著特殊責任。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6734億元,在全國27個省會(首府)城市中排名第12位,常住人口846萬人。
目標定位。建設成為中國春城、歷史文化名城、國際大健康名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十四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以上,2025年經濟總量達到1萬億元,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左右,城市形象品質明顯提升;2035年經濟總量在2020年基礎上翻兩番,達到2.7萬億元,建成區面積達到1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0%,綜合競爭力、輻射帶動力明顯增強,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重點任務。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新材料、大健康、數字化,抓緊培育支撐昆明未來30年發展的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有色金屬、化工、稀貴金屬、光電子微電子及半導體、新能源材料等新材料,把新材料產業打造成為千億級新興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生物醫藥、健康農產品和保健品,加快打造“國際醫療健康城”,把大健康產業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知名產業;打造數字產業,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城市,在數字化上實現跨越,為“數字云南”建設帶好頭作示范。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和市場主體倍增計劃,力爭3年實現工業投資翻一番,以工業的大突破帶動昆明的大發展。大手筆改造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城市,著力實施暢通工程、綠化工程、滇池綠道工程、新老城區一體化工程、城區內澇治理工程、城中村改造工程、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工程、亮化工程、城市設計工程、標準化管理工程,下決心解決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的突出問題,最大限度保護文化遺產、延續歷史文脈,做好現代化大城市風貌管控,做好路、水、景、城市更新四篇文章,把城市建設得更美麗更宜居。以國際化為抓手推進對外開放,補齊城市經濟、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國際化的短板,抓住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重大機遇,融入國內、聯通周邊、接軌國際,擴大開放領域、拓展開放空間,深化交流合作,吸引各類生產要素向昆明集聚,全面提升開放合作層次和城市國際化水平。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滇池,堅持依法治湖,把滇池保護治理放在壓倒一切的位置,跳出滇池謀發展,改變環湖開發格局,全面落實“退、減、調、治、管”工作要求,著力解決城區雨污分流問題,狠抓面源污染治理,抓好補水系統建設,讓滇池重放“高原明珠”光彩。
(二)曲靖市
發展基礎。曲靖市是云南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城市,工業基礎好,工業門類較為齊全,農業后勁足,人力資源豐富,是滇中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新舊動能轉換效果明顯,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重大突破。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2959億元,位列全國地級城市第74位。
目標定位。建設成為先進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云南副中心城市。未來15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以上,經濟總量占全省的比重每1至2年提高1個百分點;2025年經濟總量邁上5000億元大關,進入全國地級城市65強;2035年經濟總量在2020年基礎上翻兩番、達到1.2萬億元,進入全國地級城市50強,建成滇中城市群重要增長極。
重點任務。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先進制造基地,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引領,打造綠色硅光伏、綠色鋁精深加工、新能源電池三個千億級產業,“十四五”末產值達到4050億元。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現代農業基地,以綠色、高端、精品為方向,切實擔負起全省糧食安全重任,打造一流肉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和高端水果蔬菜新興產區,加快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到2025年,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1100億元,到2035年再翻一番,突破2200億元。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加快推進麒麟、沾益、馬龍同城化發展,宣威、會澤振興發展,富源、陸良、師宗、羅平一體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為全省樹立標桿、作出示范。推進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設,建設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醫院、圖書館、博物館等設施,不斷增強城市的經濟實力、城市功能,在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交通樞紐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建設成為滇中城市群的大城市和西南地區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區域中心城市,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支撐點。
(三)玉溪市
(四)楚雄州
發展基礎。楚雄州歷史文化悠久,資源稟賦優越,是滇中城市群的重要一極。“十三五”期間,綠色食品、商貿物流、新興服務業成為全州三大支柱產業,綠色能源、綠色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不斷發展,經濟結構逐步優化,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1372億元。
目標定位。建設成為滇中崛起增長極、現代農業示范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十四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2025年經濟總量達到2500億元左右,占滇中地區比重達10%以上;203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萬美元,2035年經濟總量達到6000億元左右。
重點任務。打造滇中崛起增長極,打好“綠色能源牌”,規;、集群化、高端化打造綠色硅、綠色鈦、綠色釩鈦全產業鏈,到2025年,硅光伏產業、鈦產業、釩鈦鋼鐵產業分別實現產值1100億元、500億元、300億元以上,綠色能源和綠色制造業產值達到2800億元以上,打造綠色能源與綠色制造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生物醫藥聚集區,培育行業性、標志性中藥飲片大品種、大品牌,建設云南仿制藥生產基地、全國一流的中藥配方顆粒產業基地,力爭到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產值500億元;打造大滇西旅游環線新亮點,高水平謀劃建設一批高端景區、高端酒店、田園綜合體,提升古鎮景區,實施一批文化旅游項目,實現從旅游過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轉變,打造文旅產業發展新高地,2025年文旅產業總收入達到1700億元以上。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區,全面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全力打造地理標志產品,集中打造一批高端蔬菜、精品花卉、世界級野生菌保育、冬繁育種和畜牧業生產基地,力爭到2025年產業基地化率由11.6%提高到60%以上,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完善農村電商物流體系,推動打造全省電子商務示范州取得新成效。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大力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加強工業園區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和城鄉“兩污”治理;加強優秀民族文化傳承保護,維護宗教領域和諧穩定,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
(五)紅河州
發展基礎。紅河州歷史文化燦爛,區位優勢、開放優勢疊加,是農業大州、重要工業基地、旅游度假理想之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2417億元,位居全國30個民族自治州之首。
目標定位。建設成為世界一流“三張牌”示范區、沿邊開放示范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十四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2025年經濟總量達到4200億元,2035年達到1萬億元以上。2025年異龍湖水質達到Ⅳ類以上,進出口總額突破100億美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2%。
重點任務。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示范區,加快推進以稻谷、蔬菜、水果、花卉、中藥材、畜禽等為主導的優勢產業,打造高端稻谷、干熱河谷、高端果蔬、高端“云花”、優質畜禽供給基地,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快建設有色金屬全產業鏈示范區,大力實施工業振興行動,加快發展園區經濟,全產業鏈重塑煙草制造業,加快提升電子信息業,擴大食品加工業,打造世界級錫產業集群,建設世界最大的錫銦金屬基地、全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和環保產業基地;建設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區,保護哈尼梯田和歷史文化名城,打造“滇南最美鄉愁之旅”,推動全域旅游高端發展。打造沿邊開放示范區,堅決維護邊境安全穩定,高標準建設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紅河片區,主動服務和積極參與中越經濟走廊建設,全面提升沿邊開放水平。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力爭所有縣(市)全部創建成為省級及以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市),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加快建設高水平滇南中心城市,做強個舊、開遠、蒙自中心城市,推動彌勒瀘西一體化、建水石屏一體化發展;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綠色紅河建設;狠抓異龍湖保護治理,開展重金屬污染專項治理。
(六)保山市
(七)文山州
發展基礎。文山州是云南最早的革命老區之一,擁有獨具魅力的旅游資源和優秀民族文化資源。“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基礎設施邁上新臺階,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城鄉面貌顯著改善、民生保障大幅提升。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1185億元,常住人口350萬人。
目標定位。建設成為世界一流“三張牌”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未來15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2025年經濟總量達到2400億元以上,力爭進入全省前5名;2035年在2020年基礎上翻兩番,達到5000億元,打造世界一流“中國鋁谷”核心區、世界“三七之都”和云南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
重點任務。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示范區,圍繞綠色、創新,推動鋁產業深加工、全產業鏈集群式發展,降低綜合能耗,到2025年綠色鋁材一體化產業總產值3000億元以上,著力打造世界一流“中國鋁谷”核心區;打造世界“三七之都”,突出抓好高端稻谷、綠色有機蔬菜、道地藥材、辣椒和肉牛等基地建設,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區,2025年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提高到3∶1以上;推動旅游轉型發展,將普者黑打造為獨具特色的山水田園鄉村旅游目的地,2025年接待游客達到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1000億元以上。打造興邊富民示范區,加快完善交通體系,加快推進文山至天保、廣南至西林、河口至馬關等高速公路建設,啟動建設蒙自至文山、文山至靖西等鐵路,到2025年,打通右江至珠江云南水路出省通道;擴大沿邊開放水平,強化天保、都龍、田蓬3個國家一類口岸生產服務配套,爭取把麻栗坡(天保)邊境經濟合作區升格為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加快沿邊城鎮和邊境小康村建設。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力爭5年內創建30個示范鄉鎮(街道)、300個精品示范村(社區)、1000個美麗村莊;抓好石漠化綜合治理和環境污染治理,加快推動盤龍河治理,到202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800平方公里,綜合治理石漠化面積110萬畝以上,營造林120萬畝以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愛黨愛國和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持續鞏固提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八)普洱市
(九)西雙版納州
(十)德宏州
發展基礎。德宏州資源條件富集、開放區位重要、民族團結和睦、自然風光優美,是美麗的孔雀之鄉、重要的熱區寶地,是中國對緬交流交往的重要方向。“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4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體脫貧。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575億元。
目標定位。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示范區、沿邊開放示范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未來15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2025年經濟總量達到1000億元以上,成為中緬經濟走廊重要一極;2035年經濟總量達到2400億元以上,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和中緬命運共同體建設排頭兵。
重點任務。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打造熱區現代農業基地、“滇西糧倉”、高品質冬春蔬菜基地,全鏈條重塑蔗糖、蠶絲綢和咖啡產業,培育一批邊境旅游文化型、邊民互市貿易型、亞熱帶農業型特色小鎮;2025年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3∶1以上。打造沿邊開放示范區,高質量完成邊境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堅決筑牢邊境安全屏障;推進面向印度洋地區開放的陸路樞紐、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德宏片區和中緬瑞麗—木姐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推動邊境貿易創新發展;加快建設一批世界級旅游景區、國際康養旅游度假區,建成四季康養旅游度假勝地、沿邊全域旅游示范州、區域性國際旅游目的地。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施新一輪興邊富民行動,加快沿邊城鎮帶、邊境小康村建設;構筑瑞麗江—大盈江水生態帶和全域水生態網。
(十一)怒江州
(十二)臨滄市
發展基礎。臨滄市具有開放前沿、綠色之城、著名茶鄉、民族團結等突出特點。“十三五”時期,經濟發展實力顯著增強、綜合交通實現歷史性跨越,是建設力度最大、發展步伐最快、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821億元。
目標定位。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十四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2025年經濟總量達到1300億元以上,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政治安邊、富民興邊、科技控邊示范效應明顯提高,可持續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2035年經濟總量達到3500億元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生態建設、文化繁榮、民生改善取得顯著進步。
重點任務。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鞏固好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成果;加大茶葉、蔗糖、堅果、肉牛等優勢產業集中支持力度,打造全國性乃至世界性的名牌產品和一流基地、企業、品牌,2025年茶葉、蔗糖、堅果綜合產值分別達到500億元、200億元、200億元以上,以肉牛為主的畜牧業綜合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打造興邊富民示范區,提升強邊固防能力,推進智慧邊境建設;深化對緬交流合作,全力打通云南—緬甸—環印度洋地區海公鐵聯運物流大通道,打造“替代種植”升級版;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加快邊境城鎮帶、小康村、抵邊村建設,2025年所有沿邊行政村全面建成小康村。打造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抓好瀾滄江國家水電基地建設,努力打造瀾滄江中下游“風光水儲一體化”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基地;充分發揮臨滄地處大滇西旅游環線、沿邊旅游帶、瀾滄江沿岸休閑旅游示范區核心范圍的區位優勢,建設大美臨滄;建設國際國內知名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和全省鄉村旅游發展先行區,打造鄉村旅游新名片;深入實施瀾滄江流域、怒江流域、南汀河流域綜合保護開發,加快邊境地區跨界河流整治工作,筑牢國家邊境生態安全屏障。
(十三)昭通市
(十四)大理州
(十五)麗江市
(十六)迪慶州
藍圖已經繪就
奮斗正當其時
《指導意見》要求
全省廣大黨員干部
要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砥礪奮進、真抓實干
奮力譜寫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篇章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