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jpt14"><bdo id="jpt14"></bdo></u>

<u id="jpt14"></u>

我為群眾辦實事丨昭通:讓“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轉變

時間:2021-10-21 14:21 來源:未知 微信公眾號:yn2553 QQ公眾號:800061629

 

 

小房子,大民生。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昭通市牢牢把握“民生為本、安居宜居”宗旨,以“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擔當作風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切實抓好農房抗震“民心工程”、保障性住房“暖心工程”、老舊小區改造“舒心工程”、城市宜居“稱心工程”,讓“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轉變。

“民心工程”讓農村困難群眾住得更放心

今年以來,昭通市把保障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安全問題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民心工程”持續推進,建立健全農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機制,對困難群眾的住房安全情況開展排查比對,大力實施農房抗震改造工程,確保符合條件的對象“應納盡納、應改盡改”,全面消除住房安全隱患,讓困難群眾住得更放心。截至目前,全市新增農村危房改造83戶,已開工83戶,竣工66戶;鎖定農房抗震改造指標5076戶,已開工5056戶,竣工1956戶,以實際行動讓困難群眾住得更放心。

“暖心工程”讓低收入群體住得更安心

昭通市始終把實施好保障性住房“暖心工程”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支撐,充分發揮政策的激勵導向作用,積極爭取新增棚戶區改造3742套、租賃補貼6585戶,對“城鎮雙困”家庭應保盡保,對符合條件的環衛工人、困難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等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加大精準保障力度,打好“方案引領、保障兜底、力量整合、協同推進、督辦考核”等一系列“組合拳”,努力讓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成為社會的“安全網、穩定器”。截至目前,全市棚戶區改造已建成2598套,新開工189套,新分配保障房1318套,發放租賃補貼1424戶155.89萬元,越來越多的低收入群體“出棚進樓”,住上了暖心房、吃下了定心丸、睡上了安心覺。

“舒心工程”讓老舊小區住戶住得更寬心

昭通市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要民生發展、重要基層治理的“舒心工程”,切實做實群眾工作、拓寬資金渠道、嚴格標準要求、加強督查檢查、打造亮點工程,進一步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消除安全隱患、提升住房居住品質。截至目前,昭通市已完成13個老舊小區改造,并啟動了188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作為老舊小區改造標桿的昭陽區昭苑小區,按照“先基礎后完善、先功能后提升、先地下后地上”原則,通過“財政補一點、居民籌一點、資源變一點、企業讓一點”解決資金難,通過“充分聽取民意、合理制定方案、強化技術指導、嚴把質量安全”解決建設難題,分別改造供排水管網,完善公廁、消防、道路、綠化、屋面防水等基礎設施,拆除違章建筑和整治空中管線,改造停車位,設置家政保潔和便利店等服務設施,讓老舊小區煥然一新。

“稱心工程”讓小區居民住得更悅心

今年以來,昭通市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把房地產發展作為城市宜居的“稱心工程”來抓好抓實,認真落實“三穩”政策,收緊商業貸款、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口子”,扎緊房地產市場調控制度的“籠子”,努力實現供需平衡、房價穩定;積極推進“爛尾樓”整治,完善“一樓一策”整治方案,建立了聯系會議、定期調度、督導等工作制度,有力推進“爛尾樓”清理整治。同時,針對物業管理服務水平與城市發展不成正比的問題,制定印發了《昭通市加強和規范物業管理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探索研究信用評價、“紅黑榜”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物業管理服務體系,規范物業管理行為、提高物業服務水平,努力營造環境整潔、管理有序的宜居宜業小區環境,讓每一位商品房購買者住得更滿意。

 

 

 


 

投稿郵箱:ynztxc@163.com

來 源 | 北緯29度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

日本韩国欧美人人澡_免费人成在线播视频_欧美另类激情在线播放_高清无码毛片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