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理論實踐|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作出云南示范
時間:2021-10-21 14:47 來源:未知 微信公眾號:yn2553 QQ公眾號:800061629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系統闡述了我們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確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政策舉措,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統領,準確把握云南民族工作新的現實條件,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作出云南示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重要講話,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原創性論斷,標志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邏輯由“自在”、“自覺”發展到“自強”。
知其要者,一言而終。習近平總書記審古今之變、察時代之勢,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原創性論斷深刻總結了百年民族工作的歷史經驗,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并用“四個必然要求”,深刻闡明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才能有效抵御各種極端、分裂思想的滲透顛覆,才能不斷實現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有效應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民族領域可能發生的風險挑戰,才能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證。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自覺認同,夯實我國民族關系發展的思想基礎,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只有順應時代變化,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改進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的有機結合,才能把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細做扎實。
江河千里,必有其源。完整、準確、全面把握和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原創性論斷必須首先厘清其深刻的理論邏輯、文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這一重大論斷汲取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精髓要義,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經典闡釋是其理論之源;賡續了中華民族“和合”文化的千年傳統,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其文化之根;概括了中國共產黨處理民族問題的寶貴經驗,百年民族工作實踐為其提供了歷史之承;回應了實現民族復興大業的使命訴求,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是其實踐之基。同時,這一重大論斷深刻體現了我們黨“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價值立場、“人心就是政治”的價值取向、“各民族都要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的價值追求,意蘊豐富,價值深遠。
綱舉目張,執本末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要求,就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民族工作的各領域和全過程。一要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認同,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精神紐帶。二要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增強各族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要創造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社會條件和社會結構,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四要突出區域化和精準性,健全完善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策法規體系,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世居少數民族有25個,其中15個是云南特有的,有16個跨境民族,是全國3個少數民族人口過千萬的省份之一。全省16個州(市)有8個是民族自治州,自治地方面積占全省面積的70.2%。邊境線長達4060公里,強邊固防壓力大。“邊疆”、“民族”是云南民族工作最顯著的特點。
近年來,在黨的領導下,民族團結進步開遍云嶺大地,騰沖司莫拉村、洱源鄭家莊、孟連賓弄賽嗨等典型不斷涌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和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高;民族文化繁榮發展,中華文化認同持續增強,“國字號”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數量居全國前列,民族團結進步成為七彩云南最美色彩。
突出邊疆民族和區位特點,創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十進”活動等創新做法。推進建立互嵌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造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加強和改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與10個省份建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跨區域聯盟協作機制。這些都是云南民族工作的治理優勢,為推動邊疆民族地區治理的云南實踐、探索邊疆民族地區治理的云南模式、積累邊疆民族地區治理的云南經驗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
在云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要全面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準確把握云南民族工作新的現實條件和歷史方位,高質量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推進邊疆民族治理能力現代化,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作出云南示范。
一要堅持黨的領導,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基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證,也是各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證”,只有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把牢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正確方向。要切實把加強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穿民族工作各領域、融入民族工作全過程,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加強黨建引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基礎。
二要堅持主流主導,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統一性,堅持立主導、強主流,筑牢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文化認同是最深層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傳承弘揚“民族團結誓詞碑精神”,實施好邊疆基層黨建引領示范工程“云嶺同心工程”,開展好“四個共同”中華民族歷史觀教育,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實施文明創建、公民道德建設、邊疆民族地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等工程,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在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引導各族干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全社會的群體意識和共同行動。
三要堅持共進共富,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總開關。經濟社會發展好了,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就有了堅實基礎。要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突出區域化和精準性,實施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推進興邊富民工程和“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引領建設工程,加快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要堅持交流交融,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基礎。民族團結是各民族的生命線。要大力倡導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做好新時代城市民族工作,構建互嵌式社區環境和社會結構,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把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努力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促進各民族心靈相通,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五要堅持依法治理,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基礎。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法治保障。要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健全完善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策法規體系,在法治軌道治理民族事務,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推進邊疆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積極穩妥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識形態問題,依法加強互聯網涉民族類話題的管理,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最大增量,讓正能量成為大能量,好聲音成為最強音。
(作者系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