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jpt14"><bdo id="jpt14"></bdo></u>

<u id="jpt14"></u>

黑頸鶴“降級”了!那是因為發生在昭通的故事超贊!

時間:2021-10-21 16:03 來源:未知 微信公眾號:yn2553 QQ公眾號:800061629

 

 

作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范本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故事

被帶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

受到各方關注

近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云南的豐富實踐和顯著成果”媒體見面會在COP15新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4名專家學者介紹了云南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重大成果,向媒體記者深入解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云南的豐富實踐和顯著成果。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楊曉君在介紹云南的鳥類多樣性特點以及云南省在鳥類保護方面所做的工作時說:“我們牽頭開展積極有效的黑頸鶴保護工作,不但使黑頸鶴成為我國9種鶴類中唯一種群增長的鶴類,2020年還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從‘易危’等級降為‘近危’,摘掉了‘受威脅物種’的帽子。”

見面會結束后,《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了楊曉君。他介紹,黑頸鶴只分布在中國青藏高原以及周圍地區,因此過去對它的種群數量、分布情況、生活習性等方面的了解很少,后來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開始對黑頸鶴進行保護與研究,并與相關機構合作開展黑頸鶴保護工作,把有黑頸鶴分布的省份及其他國家納入其中,共同做好黑頸鶴保護工作。

他還說,每年召開一次黑頸鶴保護年會,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對黑頸鶴保護感興趣的人都會來參會,以此促進黑頸鶴的保護。
“以前,昭通的大山包是一個很貧窮的地方,甚至很少有人注意到。是當時的一位局長把我從貴州草海‘拉’到了大山包,并向我作了一個報告,至今讓我記憶深刻。昭通大山包被宣傳出去后,很多人慕名而來,拍攝大山包,拍攝黑頸鶴。此外,雞公山是大山包一個明顯的地理奇觀,與黑頸鶴一并被推介了出去,大山包從默默無聞變成了世界知名的地方。從長遠來說就形成了保護與發展的協調推進。”楊曉君介紹說。

黑頸鶴生活在高原的沼澤地帶,以洋芋、青稞等植物性食物為主,也會吃小魚、泥鰍等動物性食物。而高原上生活嚴酷,食物短缺,加之幼鶴成活率低,所以黑頸鶴的數量很少,成為了珍貴的“鳥類熊貓”。平均海拔3000多米、作為黑頸鶴重要越冬棲息地之一的昭通大山包濕地,每年農歷九月,數千只黑頸鶴就會準時從遙遠的青藏高原遷徙到這里越冬,人鶴共處,成為高原上最美麗的風景線。

1990年1月5日,經昭通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昭通市縣級大山包黑頸鶴自然保護區;1994年3月31日,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大山包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1月2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大山包晉升為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大海子、跳墩河、長會口、勒力寨、大河邊設立5個管理站;2004年12月,經國際濕地公約秘書局批準,大山包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05年10月31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為“中國黑頸鶴之鄉”;2011年12月,在人民日報和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舉辦的最美濕地評選中,大山包濕地評選為“中國最美濕地”之一;2016年,大山包保護區管理局升格為正處級事業單位,更名為管護局。

為了切實加強保護區管理,昭通市和昭陽區于2003年制定發布了《昭通市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和《昭通市昭陽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大山包國際重要濕地保護管理的通告》,就國際重要濕地的保護管理作出了具體規定。2008年9月25日,云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每年冬天,昭通在黑頸鶴保護區設立人工投食場所,為黑頸鶴投放玉米、土豆等食物,確保黑頸鶴越冬和遷徙安全。
云南省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鎮,是世界珍稀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鶴重要的越冬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也是目前國內已知黑頸鶴越冬數量最多、最集中的越冬地之一。

 

 

稿件來源:云南網 微信(ID:yunnancn)丨《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記者 聶學虎 毛利濤 張廣玉丨昭通廣播電視臺蘇燕 游考 孫貴波丨圖片來自 宋大明 陳忠平 牟延安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

日本韩国欧美人人澡_免费人成在线播视频_欧美另类激情在线播放_高清无码毛片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