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云南經驗”
時間:2021-10-22 14:08 來源:未知 微信公眾號:yn2553 QQ公眾號:800061629
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第一階段)高級別會議在云南昆明閉幕。會議正式通過的“昆明宣言”認識到,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區通過運用傳統知識、創新和做法,以及他們對傳統土地和領地上生物多樣性的管理,為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作出了貢獻。那么,在云南我們有哪些探索經驗呢?10月14日,記者就此采訪了專家學者。
“在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產生活的群眾,是生物多樣性的保管人,也是和遺傳資源有關的傳統知識的權利人。” 云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員郭娜說,社區共管項目可以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的發展,可以使保護區內被保護物種及其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并且可以改善自然保護區內及周邊社區村民的生活水平,實現生態保護和社區發展同步共振。
在普達措國家公園,通過旅游反哺社區的形式有2個鄉鎮 ,3個村委會、29個村民小組從中每年獲得了1500萬元左右的收益,成為了生態旅游收入反哺社區帶動社區可持續發展的樣板。
郭娜介紹,自然保護地是云南旅游產業的重要支撐,云南省123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近80%在自然保護地內,如玉龍雪山、石林、普達措、騰沖火山熱海、野象谷、瀘沽湖等,在這些保護地開展旅游活動的人數約占總旅游人數的27%,依托各類保護地和野生動植物園提升了旅游收入,也提高了其他產業的產值。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也使得我們對旅游反哺社區的做法有了更多的反思,單純靠生態旅游的補助并不是長遠之計,生態補償機制將會成為反哺社區的一個重要方面。”郭娜說。
在云南有近20萬名生態護林員,他們常年翻山越嶺,穿梭在山林間,以山為家、以林為伴,為守護全省約65.04%國土面積上的4.24億畝森林安全貢獻了力量。同時,他們完成考核后,每人每年平均增加9000多元收入,在保護森林的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綠色財富”。
因此,在談到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時,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許建初表示,只有把“自然在我心中”的理念落實到社會各個方面,落實到每個公民的心中,生物多樣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宣傳傳播不能光靠科學家的專業語言,要用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讓其認識什么是生物多樣性。”
“昆明宣言”提出,要讓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區、婦女、青年、民間團體、地方政府和機關、學術界、商業和金融部門以及其他相關利益攸關方能夠充分和有效地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在許建初看來,這次大會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就是要用萬物共生的理念,把生物資源串聯起來。當下他們團隊正在打造的“山地未來”項目,就是以一個山地農業生態循環產業圈的構建,實現種質資源創新,循環農業創新,組織機制創新。(張瑩瑩)來源:報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
上一篇上一篇:“金孔雀”杯少兒舞蹈電視大賽(昆明賽區)賽前指導會通知
下一篇下一篇:曲靖宣威市東山鎮人民政府地址及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