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jpt14"><bdo id="jpt14"></bdo></u>

<u id="jpt14"></u>

【紅色記憶·地名故事】普渡河

時間:2021-10-22 14:52 來源:未知 微信公眾號:yn2553 QQ公眾號:800061629

 

 

 

編者按

地名是歷史的繼承,叩問地名的紅色記憶,講述地名故事,為的是記住來時的路。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云南省民政廳聯合社推出《紅色記憶 地名故事》專欄,帶你一起走近黨史地標,追尋紅色記憶;聆聽地名故事,賡續精神血脈。

 

今天我們將帶你走進云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鳳凰路12號,為你講述民族團結園的紅色故事。

 

地名


普渡河鐵索橋及紅軍烈士墓

 

地理

位置


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翠華鎮

 


紅色記憶  地名故事

 

普渡河鐵索橋,始建于民國16年(公元1927年),位于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翠華鎮頭哨與沿河村委會之間的普渡河上,兩岸懸崖筆立,河水奔騰咆哮,地勢十分險要。

 

1935年4月8日,紅軍第二軍團主力軍抵達祿勸縣翠華鎮的頭哨村附近,先頭部隊第四師抵達翠華鎮普渡河東岸鐵索橋附近,準備渡過普渡河。

 

鐵索橋沿岸作為天險之關地勢險要,成為了滇軍設防的重要關口。滇軍在紅軍到來前便占領鐵索橋橋頭,拆除了橋上的木板,將吊橋兩頭的大門緊鎖,在橋頭此設防,還派遣了機槍連占領橋上邊的音翁山等地,對河面進行了全面封鎖。

 

 

紅軍在準備過普渡河時,第二軍團第四師11團、師部警衛營等在橋東附近占領了制高點,隨時準備向對岸進行火力打擊,第二軍團的第12團、第10團作為前衛部隊,率軍至鐵索橋下游的河口過河,趟過河面后用繩索系于兩岸,作為保護讓續部隊過河。

 

作為前衛部隊的12團戰士剛過完河,10團戰士剛準備就被滇軍發現,滇軍立即向河面進行活力封鎖,抵制紅軍過河。此時,橋東的紅軍向對岸全力輸出,對滇軍陣地進行火力壓制。滇軍的工兵連則借機繞到后山進行偷襲,12團戰士發現欲來偷襲的滇軍工兵大隊,并立即向半山腰移動搶占制高點,以此牽制繞襲的敵軍,掩護部隊過河。戰斗最后敵軍潰敗撤離,在戰斗中紅軍戰士犧牲79人,被安葬于鐵索橋旁。

 

1935年5月1日,紅一方面軍和中央機關經尋甸縣的柯渡等地,向祿勸縣翠華鎮進軍,隨后來到九龍鎮三哨,經普渡河鐵索橋后到翠華鎮的界牌村附近。當天晚上,部隊便駐扎在翠華鎮,毛主席住在當地的老百姓家中,用一張四方桌辦公,用一門板搭床,周恩來副主席住宿于界牌村的白家大院,紅軍總部也安置在院內。部隊在此休整一天后,于第二天早上向團街、皎平渡進發。

 

 

鐵索橋戰斗后不久,彭德懷、楊尚昆率領的紅三軍沿紅二軍進軍路線移動,途經祿勸九龍時,當地百姓家收留了12位傷員在此養傷,而大部隊離開后,反動地主武裝就到處搜查紅軍傷員,被抓住的紅軍戰士,最后被推入金鐘山山腰的洞中。紅三軍離開九龍以后,經鐵索橋下游的木克村過普渡河,向皎平渡方向進軍。

 

紅軍順利渡過普渡河,徹底粉碎了國民黨當局企圖將二、六軍團消滅于普渡河以東,功山以南的戰略圖謀,為紅軍北上順利渡過金沙江具有重要意義。

 

普渡河鐵索橋又名普濟橋,作為紅軍長征兩度經過并發生激戰的遺址,與紅軍烈士墓一起現為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當年的鐵索橋仍橫跨河面,并在河畔修建了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現已建成河面上巨大的公路石拱橋,昔日的天塹險如今變通途。

 

 

云南省民政廳 云南省政協報 聯合推出

 

作者:本報記者  張瑩瑩  實習生  劉興鋒

策劃:本報記者 張瑩瑩

執行:本報記者 張瑩瑩 實習記者 楊麗婭 實習生 葉承昊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

日本韩国欧美人人澡_免费人成在线播视频_欧美另类激情在线播放_高清无码毛片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