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龍陵縣勐糯鎮民族團結有力量 創新治理新大寨
時間:2021-10-22 15:37 來源:未知 微信公眾號:yn2553 QQ公眾號:800061629
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中,龍陵縣勐糯鎮大寨社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民族團結有力量,創新治理新大寨”為特色,圍繞“一個基本、兩個創新、三個融合”發力,奮力推進“生態與宜居并進、創新與治理同行”的民族團結和諧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把社區打造成為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大寨社區位于龍陵縣勐糯鎮東部,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村落,2017年被國家民委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社區轄10個自然村,18個村民小組,658戶2829人。黨總支下設5個黨支部,有黨員107名(含預備黨員4名)。2020年,大寨社區經濟總收入67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554元,村集體經濟收入87.4萬元。
“一個基本”: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個基本
社區堅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各領域、全過程。一是配優班子隊伍。嚴格按照程序和標準,將優秀黨員、致富帶頭人等“能人”選進社區“兩委”及監委班子,在保持村組干部的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注重吸納新鮮血液進入班子,社區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3歲,在“有活力、講擔當、肯實干”方面下功夫,團結帶領各族人民群眾干事創業,基層戰斗堡壘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二是抓實集體經濟。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加強社區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積極探索符合社區實際的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子,并爭取到“四位一體”“美麗鄉村”“滬滇協作”等項目的支持。2020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87.47萬元,為民辦事的能力和底氣進一步提升。三是建強組織陣地。5年來,累計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建設村組活動場所10個,實現了村民小組全覆蓋。同時,探索活動場所管理、使用制度,完善管理章程和服務功能,實現“一室多用”,所有活動場所均實現專人管理,做到了建、管、用結合,真正使村組活動場所成為黨員活動的主陣地、村民議事的辦事廳、文體娛樂的活動場、政策宣傳的最前沿和基層治理的大舞臺。
“兩個創新”:探索推進“婦聯改革”和監委“四項制度”
“婦聯改革”:社區黨總支以被列為省婦聯基層改革示范點為契機,探索開展社區“會改聯”工作,創新和完善婦聯組織管理模式、運行機制,采取編制內外和專兼職相結合的方式,廣泛吸納各方面的婦女骨干,通過婦聯組織把各族婦女群眾最廣泛最緊密地凝聚在村黨組織周圍。依托村組活動場所協同推進“婦女之家”“兒童之家”建設,常態化開展婦女綜合能力提升、科技文化培訓、婦女權益維護,“婦女之家”逐漸成為基層民主協商、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的重要平臺,在面向社會、服務經濟、推動文明方面充分發揮各族婦女的獨特作用。充分發揮傣族婦女民族技藝優勢,成立的傣韻織錦專業合作社,采取“黨總支+婦聯+合作社+婦女”方式,不僅讓傣族織錦這門手藝得到傳承和保護,還讓60名婦女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將傣族特色街的26間商鋪全部租給婦女承包,經營民族特色美食、特色水果、民族手工藝品等,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腦袋,有效助推鄉村文旅融合和文化振興。
監委“四項制度”:在鎮紀委的指導幫助下,大寨社區村務監督委員會嚴格推進“一清單兩報告兩評議”、民生資金倒查、村組財務管理、紀委季查“四項制度”,打通基層監督執紀“最后一公里”。通過村委監督委員會“清單式”開展工作,實行民生資金政策公開情況、審核責任、發放情況的“三倒查”,推行村組財務規范化管理制度,全面實現村組資金由鄉鎮代管,每季度突出一個重點,從一個組、一個項目、一筆資金切入,改進日常監督檢查工作方式方法,通過隨機走訪座談,查閱工作臺賬、財務憑證等痕跡資料,了解基層干部履職和作風情況,從中發現問題和線索,監督委員會更加聚焦到當前的重點工作中,尤其是對各族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堵點事項進行監督,進一步了解各族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時反饋、幫助解決。
“三個融合”:加快區域融合、文化融合和產業融合
社區通過各族共治、文化共融、產業壯大的無縫對接,著力破解社區昔日“大雜居小聚居”的難題,消除彼此隔閡,實現了地域融合,促進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加快區域融合,實現網格自治。社區積極探索,把自然村內各族群眾按每15—20戶劃分為一個鄉村治理領導小組(簡稱治理小組),治理小組長由小組農戶推舉產生,負責本小組的創建工作宣傳、感恩教育、人居環境整治、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有效提高各族群眾的榮辱觀和集體意識,更提升各族群眾自治能力、改進了自治手段,實現小組居民信息互通、互幫互助、相互監督,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加快文化融合,促進民族團結。社區始終注重加強對各族群眾的思想教育,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抓手,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特別是開展脫貧攻堅以來,積極開展“扶志、扶智、扶技”三扶活動,促進社區各族群眾爭做“自強、誠信、感恩”的典范。深入挖掘社區本土文化歷史內涵,將村組活動場所、婦女兒童之家等作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通過黨員、志愿者以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弘揚優秀文化和道德,并圍繞“家風家訓”中有關和諧、孝道、勸學、向善、勤儉、勵志、修養等方面內容進行宣傳,引導大家見賢思齊,重視家風家教建設,營造社區良好崇德向善的文明風尚。同時,社區充分結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各民族優秀文化,研究制定大寨社區村規民約,對民族平等、婚喪嫁娶、村莊美化、公共設施管理等方面做出合理規定,對社區居民可能影響民族團結進步的行為和不文明的生活習慣等進行約束。
加快產業融合,實現共同富裕。一是持續推動甘蔗、香料煙兩個傳統產業發展。2020年,社區甘蔗種植311戶6180畝,入榨27690噸,產值1165萬元;香料煙種植90戶556畝1859擔,產值2430.36萬元;加快推進新興產業的發展,2019年良種能繁母牛養殖30戶95頭,發展民族特色農家樂15家、民族特色商鋪30多家,以傣族傳統文化為特色延伸的旅游業等不斷發展壯大,2020年,大寨社區經濟總收入67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554元,各族群眾收入日益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各族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加快轉移就業。以脫貧攻堅為契機,加強勞動力培訓及就業轉移,通過對接上海市閔行區對口幫扶就業市場,動員到盼盼集團、西安隆基等就業,在永昌鉛鋅、康豐糖業、恒冠泰達、織錦合作社等務工,多渠道提供更多就業崗位,2020年共轉移就業280人,實現務工收入173萬元,戶均增收9500元。傣韻織錦合作社主動和北京非遺文化研究院對接,接單596件,帶動6名婦女就近就業。(李長明、尹純助)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
上一篇上一篇:中興通訊公益基金會慰問騰沖抗戰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