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jpt14"><bdo id="jpt14"></bdo></u>

<u id="jpt14"></u>

最美銀發志愿團隊丨小小工作室 滿滿正能量 ——元江縣張有華老黨員工作室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時間:2021-08-22 16:21 來源:未知 微信公眾號:yn2553 QQ公眾號:800061629

 

 

張有華老黨員工作室于2018年經縣委組織部和縣委老干部局批準命名和掛牌,作為《元江縣鼓勵回鄉居住退休干部服務發展辦法(試行)》首批試點。工作室和之前成立的“張有華正能量工作室”“曼來鎮百姓宣教隊”實行三塊牌子一套班人馬,形成了以老黨員工作室為引領的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志愿服務隊伍,共有45名成員,其中工作室5名、宣教隊40名。工作室通過多措并舉、多種形式、多方活動,為基層社會治理發揮了積極作用,得到了各級各部門領導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區、農村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普遍贊譽。

助推殯葬改革。2015年1月1日起,元江縣執行“人口死亡后要全部火化并進入公墓安葬”的殯改政策。“長期以來,曼來社區是一個傣族、彝族、哈尼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一直都是土葬,要讓社區居民改變固有觀念,從土葬改為火葬,那真是改革的‘硬骨頭’!”剛從縣民政局退休回鄉的張有華想為宣傳殯葬改革做一點事。在曼來社區推行殯葬改革,很多群眾反對,尤其是在傣族村寨,大家說:“我們幾百年都是這個樣子,現在死了還要燒成灰進公墓,堅決不干。”村組干部召集群眾開會也經常無人參加。張有華親自幫助13個村民小組成立老年協會,組織老年人談心聊天,經常上門看望,并自費購買電腦,認真學習殯葬改革政策,編寫《殯葬改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宣講稿,用農村俚語、民族語言講解殯葬改革新規,引導大家樹立孝老愛親、厚養薄葬的親情觀。在各級干部和老張的共同努力下,原來讓縣鄉干部擔憂的事情沒有發生,曼來鎮殯葬改革順利推進,沒有發生一起矛盾糾紛,而且形成了厚養薄葬的良好新風。老黨員工作室成立后,老同志們每到一個社區和村寨宣講、演出,不僅持續向農村少數民族宣傳殯葬改革政策,而且還經常了解和督促檢查落實情況。

宣講黨的政策。工作室+宣教隊,在充分整合“曼來鎮百姓宣教隊”資源的基礎上,工作室的宣講活動從“獨角戲”變成了“民族歌舞+花燈說唱+政策宣講”模式,內容更加豐富,也更受群眾歡迎了。別看現有隊伍發展壯大,受到各級組織的關心照顧,開始成立時還是挺艱難的,負責人張有華表示:“由于隊員們都是當地居民,白天要干農活,只能利用晚上時間在家里排練節目,剛開始還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覺得農民白天勞動夠累了,晚上還要排練節目,太折騰了,又沒有工資,還不如在家好好休息。我老伴起初也還是很煩我的,她不喜歡吵鬧的聲音,但是時間久了,家人親人看到我們的節目在村里很受歡迎,漸漸的她們也成了工作室的粉絲。”

工作室堅持宣講工作“三貼近”原則,創作了以黨的十八大、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政策法規為主要內容的說唱節目共撰寫譜寫《贊十九大》《學黨章黨規 做合格黨員》《夸中央一號文件》《憲法是根本大法》《脫貧攻堅是民心工程》《歌唱新時代》等花燈說唱曲目39首,編排舞蹈15支;堅持把黨委政府各個階段的工作重心和重點工作融入宣傳內容,編寫了《脫貧不忘感黨恩》《掃黑除惡得民心》《森林防火人人有責》《疫情防控人人有責》等宣講稿,深入村寨宣講演出,助力黨委政府工作落實。同時結合元江縣多民族的實際,在宣講中主動用彝話、哈尼語與基層干部群眾談心交流,先后開展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的各類宣講124場次,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宣講24場,森林防火宣講22場,云南省民族團結示范區建設條例宣講20場,走進校園宣講中小學生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6場,文藝、說唱演出80場次,受教育群眾4.5萬余人,全鎮上下成功營造了齊心協力謀發展、團結一致建和諧的良好氛圍。2020年,隨著全縣上下掀起學習習近平考察云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民法典高潮,最近兩個月,張有華奔波在各村寨開展學習習近平考察云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宣講8次,民法典宣講10次。每場宣講演出結束后,無論多晚,工作室都堅持做好小結,編寫信息,讓更多的人能夠學習借鑒,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提供黨日套餐。在宣講活動中,工作室老同志發現很多農村老黨員渴望學習新知識,為此,工作室做了兩件事:一是針對農村黨員白天忙于農活的實際開辦“夜校”講黨課,二是提供黨日套餐服務,破解農村黨員年齡普遍偏大、集中學習少等問題。工作室負責人張有華組織成員編制了主題黨日活動“套餐”,深入5個村民小組黨支部帶領黨員誦讀黨章、重溫入黨誓詞、利用元江革命故事講“紅色故事微黨課”,并在主題黨日活動中協調聯系醫生開展義診,邀請科技工作者培訓果樹栽培技術,受到了廣大黨員特別是老黨員的歡迎。峨嘎村75歲老黨員楊世良說:“老張,我們村黨員年齡都大了,最小的支書也有50多歲,支部活動很不正常,請你來我們村當書記吧。”縣直單位離退休黨支部、在職人員黨支部和其他鄉鎮的農村黨支部也紛紛慕名邀請工作室的老同志“配送”主題黨日“套餐”、講授“微黨課”。

注重打造黨課品牌,工作室向農村黨員推進出了“芒果樹下微黨課”品牌,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講“山頭建水庫、山腰種果樹、治水辦電”的元江之路,講移民新村通過種果樹將荒山變成花果山的幸福生活。這些生動、接地氣的講述讓農村黨員在移動式、體驗式的“情景黨課”中享受到新發展理念帶來的生動實踐成果,受到了廣大農村黨員特別是老黨員的喜愛。村民唐天平說:“這樣的宣講接地氣,過去搞不懂的理論,現在一聽就懂了,原來我們的山也就是金山銀山。”同時,針對社區、農村高齡行動不便的黨員,工作室把“政治生日”送到家中送到床頭,解決老黨員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有的老黨員流著淚過完政治生日。目前,工作室“夜校”為農村黨員上黨課35堂,共有16批480余名黨員通過“點餐”參加主題黨日活動。工作室老同志把各級黨委、政府的發展實際融入宣傳內容,就事論理、以事說理,幫助群眾解開思想上的扣子,使黨的理論真正接了地氣。

 

助戰疫情防控。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工作室一群老黨員初心不改、挺身而出,積極發揮余熱,用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言,成為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一顆閃耀的“紅星”。工作室負責人張有華主動請纓,第一時間站出來,用他堅定的信心和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把黨旗插在了群眾最需要的地方。自戰“疫”打響以來,張有華每天騎著摩托車穿梭于大街小巷,挨家挨戶發放《致全鎮人民的一封信》《元江縣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20條措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健康科普小知識》等宣傳資料。通過與鄉親們“拉家常、交心聲”的方式“一對一”宣傳防控知識,在一米安全距離范圍“面對面”用本地彝話,引導鄉親們使用科學的洗手方式,不串門、不聚集,出門戴口罩,做到“無事不外出,外出必防護”。

為了讓疫情防控信息“飛入更多尋常百姓家”,張有華利用鄉村廣播以彝族語進行宣傳,還自己寫歌編曲《疫情防控 人人有責》,通過花燈說唱方式讓疫情防控知識更加深入人心。及時把市委老干部局《關于做好全市離退休干部疫情防控的通知》,通過微信、短信、電話等方式傳達給身邊的每個老同志,并鼓勵老同志道:雖無法參與到疫情防控一線,但在疫情面前,我們應老當益壯,充分發揮老同志獨特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和威望優勢,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帶動周邊的老年人、親友,傳遞“宅家”也是對社會貢獻的防控工作思路,傳播正能量、傳遞好聲音。

接地氣,有擔當……在疫情阻擊戰面前,工作室老同志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和使命,充分發揮了基層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凝聚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正能量。

 

編輯丨何媛   

新媒體工作室出品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

日本韩国欧美人人澡_免费人成在线播视频_欧美另类激情在线播放_高清无码毛片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