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玉溪構筑三道安全屏障
時間:2021-10-18 16:06 來源:未知 微信公眾號:yn2553 QQ公眾號:800061629
經過多年努力
玉溪市構筑起了
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的
三道安全屏障
↓↓↓
首先
劃定生態紅線
在新平,生態保護區的劃定一變再變,面積越來越大。目前已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203.31平方公里,占全縣國土面積的28.21%;境內各類保護地面積658.15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5.58%。
圍繞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湖”保護治理,玉溪市動員全市上下加快落實“退、減、調、治、管”5字方略,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來一場“湖泊革命”,努力把“三湖”流域打造成為全省踐行“兩山”理論示范區。
撫仙湖 曾永洪 攝
鐵腕“關停拆退”、加快“人退水進”,撫仙湖一級保護區38家企事業單位全部退出,一次性啟動沿湖3.1萬余人生態移民搬遷安置、9個安置區加快建設,關閉一、二級保護區餐飲住宿服務業153戶、砂石料廠和磚廠等37個;星云湖一級保護區退出農田1500余畝,431戶房屋退出410戶,拆除企事業單位4家、公房10家;杞麓湖徑流區28戶地條鋼企業、7座小水泥窯及34戶小造紙廠全部關停,54戶企業全部搬遷。
從不斷擠壓野生動植物生存空間到大幅退讓,為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多樣性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紫水雞 資料圖
其次
架起禁止獵取和交易野生動植物的“高壓線”
2019年5月16日,玉溪市森林公安局與元江縣森林公安局聯合開展清查行動時,民警在元江縣城的一個農貿市場發現有人在出售疑似穿山甲鱗片。通過進一步調查,民警從這對楊姓夫婦的攤位和租住房屋內共查獲116片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穿山甲鱗片。2019年11月20日,元江縣人民法院公開宣判,這起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及附帶公益訴訟案件的被告人楊安某因犯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楊小某因犯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罪被判處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同時判處楊姓夫婦共同賠償國家野生動物資源損失費10.624萬元,用作保護野生動物經費。這起案件的判處結果,在全市廣大群眾中引發了震動。
“十三五”期間,全市森林公安機關共查處各類森林和野生動物案件3981起(刑事案件588起,行政案件339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84人,查處違法人員3384人次,收繳木材1241.53立方米、野生動物1762頭(只)、野生植物284株,罰款2287.60萬元,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000余萬元。全市共清理木材、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加工經營場所及野生動物活動區域1380處,清理非法占用林地項目123個,巡查濕地和自然保護區334處(次),清理取締小攤點、小檔口等372個。
最后
通過宣傳教育構筑生態保護防線
各地通過濕地日、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等活動時間節點,宣傳綠化造林、封山育林、森林防火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進一步增強群眾生態環保意識。在新平縣新化鄉,一頭受傷的黑熊被當地群眾發現后,電話告知了相關部門,最終這頭黑熊被送到哀牢山野生動物救護站,及時得到了救助。2020年2月26日,在元江縣澧江街道,居民刀金學將他救助的一只猴子送到元江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
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邢定生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這些被人類活動所侵占的地域在退出后重新還給了大自然,有的變成了綠地,有的則成為濕地。
近年來,玉溪市加大濕地建設和保護力度。通過積極申報國家濕地公園,持續開展退耕還濕及濕地保護修復,玉溪市國家濕地公園面積達30605.47公頃,占國土面積的2.05%,位列全省第一,玉溪作為濕地資源最豐富的州(市)之一,全市共有濕地4類9型641塊,濕地總面積44388.3公頃,位列全省第四,自然濕地面積39286.67公頃,位列全省第三,濕地保護率達76.76%,自然濕地保護率達82.14%,濕地保護率、自然濕地保護率均位列全省第一。
自“三湖”建設國家濕地公園以來,常見水鳥有紅嘴鷗、白骨頂雞、黑水雞等17種,2020年比2019年監測記錄增加8種,數量由1416只次增加到5501只次。我市首次在通海杞麓湖國家濕地公園發現“世界最美水鳥”——紫水雞,該動物曾一度被認為是滅絕的鳥種而沒有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同時也是反映區域濕地生態系統相對完善的標志性物種之一。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曾宣布彩鹮已在中國國內絕跡,2020年3月,在江川星云湖國家濕地公園發現21只彩鹮,是國內目前發現的較大種群,也是我市在生態建設、濕地保護與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工作中取得成效的重要體現。
通過強化執法打擊,震懾了各類盜取野生動植物的違法行為。一起起野生動物刑事和行政案件的審理和判決,一次次地告誡人們,野生動物不能獵殺、交易和食用。
近年來,各地救助野生動物的故事比比皆是。類似的善舉,從一個側面展示了人類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新型關系正在形成,政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倡導在民間得到了廣大群眾響應。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
上一篇上一篇:壯觀!綠汁江上架起“云中走廊”
下一篇下一篇:玉溪日報評論員:培育高質量發展引擎 打造滇中崛起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