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52個微型急救站亮相昆明街頭!位置在這些地方→
時間:2021-10-21 11:04 來源:未知 微信公眾號:yn2553 QQ公眾號:800061629
微型急救站
【外觀】高2.6米、寬1.6米、厚0.5米
【物品】箱體內放置有體外除顫器,急救包、急救擔架等。急救包內提供碘伏、酒精、醫用棉簽、創可貼、繃帶等常見的應急處理物品
【數量】計劃在全市逐步投放4000個,在西山區、官渡區、盤龍區、五華區、呈貢區五個轄區以每區800個進行試點投放,預計到2021年底將建設完成500個
【使用方法】
●市民通過箱體的SOS按鈕聯系后臺
●后臺工作人員通過監控畫面和施救現場人員現場語言交流
●工作人員判斷情況是否嚴重,聯系最近的醫院
●工作人員指導市民在救護車到來前做必要的應急處理
微型急救站外形像公交站臺
雙面都有醒目的紅十字標志
在西山區丹霞路棕樹營小學門口,就有一個本月安裝并已投入使用的公益急救設施。從遠處看,這個急救設施像一個公交站臺。設施上雙面都有醒目的紅十字標志,標志印在燈箱上,24小時都亮著,方便市民無論白天或晚上都能一眼認出來。
“這個設備最近才出現,看樣子是急救設施。”家住棕樹營小區的王先生在棕樹營小學門口發現了這個新設施,走近觀察才發現這個設施包含體外除顫器(以下簡稱“AED”),急救包、急救擔架等急救設備,王先生邊看《使用說明》邊說:“如果我遇到緊急情況,可能還是會首先撥打120,這個設施里的除顫器等專業設備,我作為非專業人員不敢輕易使用。”
西山區棕樹營南區社區副主任吳凡介紹,這個急救設施是新安裝的微型公益急救站,考慮到棕樹營小學門口接送孩子的市民、學校學生和老師人數很多,再加上周邊老舊小區人流密集、社區以老年人居多,安裝公司和社區對接后最終決定安裝在社區主干道丹霞路上。目前,該微型急救站已經啟用,據社區工作人員所知,還沒有市民使用過該設備,社區工作人員也將盡快與安裝公司對接,了解設備的具體操作流程,之后再向附近的居民普及。
吳凡介紹,目前西山區棕樹營街道辦事處轄區的9個社區已經選取相對合理的區域安裝了3個微型急救站。當群眾遭遇突發情況需要急救時,就能通過急救設備上的SOS按鈕打開箱體,免費使用急救物品進行處理。
吳凡介紹,前段時間,有一位住在棕樹營附近的老人暈倒在路邊,周邊群眾發現后立刻報告社區并撥打急救電話,所幸老人沒有大礙,F在有了微型急救站,假如再遇到類似情況,市民撥打120后,在等待救護車前來救助的時間里,社區醫生或者附近有醫學常識的群眾就能使用急救設施先做簡單的緊急處理。值得一提的是,微型急救站里放置有擔架,在附近120不能及時到達的情況下,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可以一起用擔架將患者送往醫院。此外,遇到一些突發疾病或不能坐車的患者,擔架也可以發揮作用。
據了解,西山區是昆明市率先投放微型急救站的轄區,安裝公司在今年5月開始陸續安裝,10月1日起逐步開始試運行,在西山區已投放的微型急救站中,有33個已經開始正常運行,其余仍在調試當中。目前,全市范圍內共有52個微型急救站已能為市民提供服務。
按下SOS按鈕
后臺工作人員通過監控指導使用
負責安裝微型公益急救站的昆明益行公益社區發展服務中心項目負責人彭春富介紹,微型急救站高2.6米、寬1.6米、厚0.5米。
箱體內放置有AED、急救包、急救擔架3種急救物品。其中,急救包內提供碘伏、酒精、醫用棉簽、創可貼、繃帶等常見的應急處理物品。
“當市民遭遇突發事件,如心跳驟;蚴桥鰝麆潅,就能通過箱體的SOS按鈕聯系我們的后臺,后臺接收信息后,在不到1秒的時間里就能快速打開存放應急物品的箱門。”彭春富介紹,微型急救站上方安裝了兩個監控攝像頭,能拍攝到箱體周邊一定范圍內的畫面。當需要救助的市民按下SOS按鈕后,攝像頭立即將畫面轉接到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結合監控畫面和施救現場的人員交流后做出判斷。如果情況嚴重,后臺工作人員將立刻聯系最近的醫院,并指導市民在救護車到來前做必要的應急處理。如遇箱體故障或停電,市民也可撥打箱體上的服務電話聯系后臺及時處理。
不少市民有疑問,不會使用AED該怎么辦呢?彭春富介紹,急救站配備的AED為高度智能化的儀器,使用時根據圖示將電擊片貼在對應位置,AED會自行判斷傷者是否需要電擊。若需要,只需按下按鈕就能自動電擊。此外,微型急救站的LED 屏也會不定時滾動播放急救知識和設備操作方法。此外,如果求助者需要使用擔架,工作人員會要求使用者留下電話號碼,以便后續由維護人員負責回收。
將對急救站附近的
安保值勤等人員培訓使用技能
彭春富介紹,微型急救站的選址需要充分考慮周邊環境,通常安裝在人流量密集的街道、大型商業中心、學校門口、大型社區、景區、便民服務中心等地點。安置后將重點對點位周邊的安保值勤、物業管理、工作人員等進行培訓,以保證當有心跳驟停等突發事件發生時,附近能找到掌握急救設施使用技能的人員或志愿者,及時使用急救站設備開展急救。
彭春富介紹,10月2日,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門口的微型急救站就曾幫助過一位市民。“當時,市民張先生手指被路邊鐵絲劃破,而離最近的醫院還有一段路程,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張先生按下微型急救站的SOS按鈕,在后臺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取出創可貼處理了傷口。”這也是昆明市自安裝微型急救站以來,昆明城區轄區唯一使用過微型急救站服務的一個案例。
計劃在全市逐步投放4000個微型急救站
今年內全市預計建設完成500個
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昆明市心肺復蘇培訓普及率、心肺復蘇救治成功率都比較低,公共場所急救設施配置率低。心跳驟停事件發生在醫院外時,絕大多數第一目擊者不會救、不敢救、不愿救,而120救護車和醫務工作者在黃金四分鐘之內趕到事發現場的難度又很大。通過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區域設置微型急救站,提供AED等緊急救護設施設備、急救包以及線上醫療系統等,能第一時間為公眾和患者提供急救援助,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云南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健康云南建設、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和昆明市建設“中國健康之城”的總體部署,根據云南省《關于開展全民衛生應急自救互救能力建設工作的意見》提出的“在人流密集區域推廣放置AED”的任務要求,結合實際,昆明益行公益社區發展服務中心聯合粵云港科技(云南)有限公司合作建設昆明市公共場所微型急救站項目。
按照預期,昆明市公共場所微型急救站建設項目計劃在全市逐步投放4000個微型急救站,并在西山區、官渡區、盤龍區、五華區、呈貢區五個轄區以每區800個進行試點投放。今年5月起,已經在西山區萬達廣場、愛琴海購物公園、公園1903、云安會都等地投放100余個,預計到2021年底將建設完成500個微型急救站。
目前,該項目在紅河州、麗江市等地也在試點安裝。下一步,云南省有望在各個地區陸續增加安裝數量。
來源:都市時報、昆明發布
編輯:劉璐璐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
上一篇上一篇:第七屆昆明市道德模范 | 楊菊仙:二十多年來無怨無悔照顧癱瘓的婆婆
下一篇下一篇:云南省“十四五”藥品安全規劃新聞發布會在昆明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