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云南常旺園餐飲有限公司旗下巧家純黃羊肉館,看到就餐區桌椅擺放整齊,地面干凈整潔,廚房里廚具錚亮,菜品生熟分區、葷素分類,廚房操作臺上擺著的一把電子小秤尤為引人注目。經總經理嚴昌榮介紹,才得知這是為了誠信,當著顧客的面稱好羊肉再切給顧客享用,避免缺斤短兩,讓顧客明明白白地消費。

生命因誠信而精彩,事業因誠信而興旺。云南常旺園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嚴昌榮的創業歷程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的內涵。
嚴昌榮1973年11月出生于巧家縣白鶴灘鎮漁壩村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共有兄弟姊妹5人,他排行老大。在他的記憶里,小時候常吃不飽、穿不暖。1991年7月,在巧家營中心學校剛考完中考他就到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畹町市(當時是縣級市)打工,父親將巧一中高中錄取書郵寄給他,他拿著錄取通知書端詳了許久,決定放棄學業,打工掙錢為家庭減輕一些負擔,把機會留給弟弟妹妹。他給父親回了封信便在畹町開始了打工生涯。在那里做鋼門窗學徒,每月80元的工資,勉強能維持生活。他做學徒期間常會想起離開家時父親告訴他的一句話:“娃娃,出去一定要學門手藝(技術),天晴下雨都餓不著。”師傅教他什么他總是虛心學習,技術也日臻成熟,做工時也從不挑三揀四,師傅交代的工作,總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深得師傅信任。
1995年他回家探親,發現巧家新建房子的人比較多,鋼門窗需求量較大,他打算自己創業開門窗店,但沒有啟動資金,他把想法跟父親商量后,父親極力支持,幫他貸了3萬元款作為啟動資金。當時在巧家縣城他是第三家開門窗店的,生意非常好,前來訂制門窗的人絡繹不絕,訂單一直多到加工不贏,他又把親戚、鄰居愿意學的都帶過來學習鋼門窗加工技術并開工錢,一共帶了10個徒弟,帶動大家一起勤勞致富。

后來,開門窗店的越來越多,競爭較大,賒賬的也比較多,積壓成本,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到2000年嚴昌榮決定轉行做餐飲。
他在昆明學成野生菌火鍋的做法,回來在巧家縣城養護段旁開了一家野生菌火鍋店。開始生意不錯,后受非典的影響,生意下滑,加之受新華路改擴建影響,便把店搬至現人民醫院旁。后因房屋使用不方便又搬至馬家橋附近開店,生意也還是較好,但因為頻繁搬遷裝修耗費太大,又加之賒賬的較多,虧損10多萬元。2005年,為了信譽,他忍痛割愛把之前在氣象局旁買下的地基賣掉一半賠清欠賬,又輾轉到昆明東菊客運站旁開巧家砂鍋米線店。經過之前的歷練,這次創業他多了幾分謹慎,開店之前在隔壁店仔細觀察了一個星期,摸清了人流量,精確計算有賺賬才決定租店。一開張生意就很好,之后相繼在昆明開了7個巧家砂鍋米線分店,年純收入近30萬元。2013年之后,隨著東菊客運站的搬遷和城中村的改造拆遷,相繼關閉了7個巧家砂鍋米線分店,現在僅存延安醫院旁小螺絲方街的巧家園砂鍋米線快餐店在經營。
2016年,白鶴灘水電站正火熱建設中,嚴昌榮頻繁回巧家簽移民相關協議,他發現這里人流量較大,消費水平較之前也提高了許多,他又嗅到了商機,決定回巧家開純黃牛肉館。雖說人流量大,但吃味和口碑相當重要。在開店之前,他帶領他的廚師團隊到昆明、四川的寧南、會東、會理等地考察、品嘗、研究、學習了純黃牛羊肉的烹飪方法,經過反復試驗,請親朋好友品嘗并收集意見,最終研制了符合巧家當地及周邊地區群眾口味的牛羊肉的烹飪方法。開店后生意一直好到爆棚,短短5年時間,還注冊了“巧家園”和“常旺園”商標,相繼開了巧家園純黃牛肉館、巧家園純黃羊肉館、巧家園粗糧飯莊、巧家園野生菌老鵝莊、巧家園純黃羊肉館二分店,F在年收入近80萬元。
“做餐飲不能投機取巧,一定要講誠信,舍得用真材實料。公司對原材料嚴格把關,牛羊都是自己去收購再請屠宰場屠宰的。而且牛只收一歲半以上的,羊只收一歲至兩歲的,年紀太小的肉沒嚼頭不發香,年紀太大的肉太柴。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保證原材料質量和連續供應,我們還開辦了牛羊養殖基地。”嚴昌榮說,“在加工環節,我們嚴格按照‘凈餐館’七項達標標準,在加工過程中不違法添加添加劑。在銷售過程中,實行明碼標價,不缺斤少兩,就是煮一碗面里面的肉都是嚴格按照標準稱重后才送到顧客桌子上。”
“我是巧家純黃羊肉館的老顧客了,這里服務搞得好,菜品很放心,價格合理,有朋友來聚會,我基本都選擇在純黃羊肉館就餐。”隨著采訪的深入,已陸續有顧客進店就餐,顧客王坤祥如是說。
“他家這里服務態度好,味道蠻不錯的,而且過秤給我們看后才下鍋,我相信他們這種經營下去,生意會越來越好。”另一顧客王永旭補充道。

嚴昌榮抓住白鶴灘水電站建設的機遇創業致富了,但他不僅僅滿足于此。他還想帶動因電站建設搬遷失去土地的移民一起致富,他招聘服務員時都是移民優先,現在幾個店的工人有100余人,移民就有40人;股東共有17人,其中移民有10人。肖富蘭就是其中一位,以前她在西昌建筑工地上打零工,收入低工作又苦,還管不著孩子讀書。后來到巧家園純黃牛肉館上班,工作勤奮,表現突出,從試用工一直成長為店長,目前工資加入股分紅月收入已過萬。“老板有團隊精神,他帶領我們一起致富,從開始的牛肉館,到羊肉館、粗糧店、老鵝莊、羊肉館二分店,我們都成長了很多,每個員工的收入都有所提高。”肖富蘭激動地說。
企業要發展,團隊管理也很重要。嚴昌榮制定了一套激勵考核細則,對員工進行從二級工、一級工、功勛工到勞模工的考核評級,每半年評一次級,除了底工資,還可領級別工資,一級工以上的員工還可以參股。干得好的有晉升空間,而且有參股分紅的機會,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大家都會把店里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做,大大提高了員工積極性。
“經營理念是:‘出品即為人品,誠信就是生命。’”與記者交談中,嚴昌榮道出了他的生意經,“還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熱情周到服務,注意收集顧客意見并及時改進,讓顧客進店有回家的感覺,品嘗家的味道。”
“在監管過程中發現,常旺園餐飲有限公司注重誠信經營,在原料把控、明碼標價、加工過程等方面都做得很規范,在巧家縣2021年愛國衛生專項行動商超、餐飲‘紅黑榜’中連續三期都上紅榜,多年來他們做到了零處罰、零投訴。”巧家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解道興介紹道。
致富后的嚴昌榮也沒有忘記要回饋社會,2014年向魯甸6.5級地震災區捐贈了價值2000多塊錢的礦泉水、方便面等物資;2017年為“昆明市巧家商會聯合民建昆明醫科大學委員會到巧家縣人民醫院開展送醫下鄉活動”捐贈1000元;在2019年巧家縣“萬企幫萬村”助推脫貧攻堅活動中捐資5000元。
“下步打算建立中央廚房,在昆明,四川的會理、會東等金沙江高速公路沿線城市開連鎖店,做大做強旗下餐飲品牌,準備把本公司打造為集餐飲酒店+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型企業。”經過二十多年的摸爬滾打,嚴昌榮已經找準了市場的“鼓點”,他又把目光投向了金沙江高速公路建設和白鶴灘水電站蓄水后的湖濱旅游城市建設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上,決心把云南常旺園餐飲有限公司做大做強,為宣傳巧家、弘揚巧家飲食文化、帶動移民就業貢獻更大力量。
來源丨@ 微信(ID:)丨巧家融媒體 記者 譚昌國 陳紅云 文廷菊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