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全方位推動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城市和美麗縣城創建,巧家縣下足“繡花”功夫,“三措并舉”壓實工作責任,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動員群眾參與,打響了一場提升城市品位、塑造文明形象、創建文明城市的“人海戰”。自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啟動以來,巧家縣成立了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指揮部,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雙指揮長,縣委副書記擔任常務副指揮長,人大政協主要領導和縣委、政府所有班子成員均為副指揮長,組成了堅強有力的指揮體系,建成了一套務實管用的機制,解決了誰來干、怎么干、干不好怎么辦的問題,不斷推動工作落地落實。借鑒移民工作取得的成功經驗,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10個專項工作組,由10名縣處級領導根據工作分工擔任相應工作組組長,明確組長負責制、工作專班制和聯席會議制,形成指揮長調度組長、組長抓分管部門的責任落實體系,徹底整治了“好抓都來抓、難干都不管”的推諉扯皮現象,形成了縣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建立定期調度和監督檢查機制,每季度召開指揮部會議,每月召開一次指揮部辦公室會議,做到目標任務清、工作進度清、短板弱項清、應對措施清,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協組織專班,對創建工作進行視察督察,指揮部辦公室定期暗訪曝光,建立“綠牌、黃牌、紅牌”分類管理機制,縣委、縣政府定期督查通報,以“硬措施”推動“硬任務”。巧家縣對標創建要求,以起步就是沖刺的態度,補齊硬環境的短板。2021年8月以來,巧家縣投資3.7億元全面啟動實施縣城市政基礎設施及綠化項目,對堂瑯大道、新華路、青年路、紅衛街、花橋街、建設路等10條近11公里市政道路車行道、人行道、綠化亮化及地下管網工程進行全面提升改造;對背街小巷給排水、亮化及沿線墻面進行全面修復改造。這是繼巧家縣中醫院西側、步行街北側、天生梁子對外連接線東側等6處綠化工程建設縣城增綠3萬余平方米后的又一“大手筆”。項目建設完成后,全縣將再增綠15萬余平方米,屆時全縣綠化覆蓋率可達到31.5%,公園綠地面積共計132963.08平方米。為不斷提升城市“顏值”,打造更加綠色、宜居、和諧、美麗的生活環境,各施工單位晝夜不停施工,三線入地、雨污分流、口袋公園、文明景觀、市政道路、健康步道改造全面推進,截至目前,綠地建設清表、場地平整、回填土工作已完成,部分區域植物種植完成50%,其余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路面圍起來對生意有一定影響,部分顧客會以為沒有營業了,但是人行道又是通的,摩托車也可以到達,我們制作了到店的一些標識路線圖,在朋友圈、抖音上分享,讓顧客知道在營業。創建衛生文明城市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我們很支持政府的建設,市政基礎設施改造是為了打造巧家的湖濱旅游城市,改造后城市的整體面貌會更好、更漂亮。”看見緊鑼密鼓不舍晝夜的城市改造施工,開餐館的唐國鑫表示堅決支持。店主李玉鵬更明事理,他說,“我們的生意受到了一定影響,好多老百姓不理解,我們都會給他們解釋,這一點影響算不了什么,是短暫的,要顧全大局,支持城市建設,以后城市環境好了,疾病少了,才是大事。這些高壓線等管網入地后,巧家的環境會得到很大改善,臟亂差會得到很好的根治。”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群眾是主體,組織發動全民廣泛參與是創文成功的關鍵。巧家縣始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理念,深入開展宣傳動員,組織發動廣大群眾,匯聚創建文明城市的強大合力。一是全面宣傳發動。充分運用縣級新聞媒體和社會宣傳各種載體,通過開設專題專欄、打造主題景觀、印制發放宣傳品、發布公益廣告等形式全面廣泛深入做好文明城市創建的政策宣傳、科普教育、動態成效宣傳和先進典型宣傳,在全縣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宣傳態勢,大力提升市民知曉率、支持率、參與率,尤其是在為期兩個多月的城市升級改造工作中,廣大商家、群眾克服自身出行不便,積極響應、全力支持,自覺為創文工作做出個人貢獻。二是全力組織推動。積極采取發放問卷調查、發出倡議書、發布紅黑榜、制定“文明公約”、曝光不文明行為等形式宣傳創文實踐,引導市民文明行為。牽頭單位、行業主管部門、街道主動履行職能職責,全力以赴抓好貫徹落實。同時把創建省級文明城市與創建國家衛生縣城、愛國衛生專項行動、做好移民后續扶持、打造湖濱旅游康養目的地等各項重點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積極調動城區內黨政機關、黨員、志愿者、社區(小組)等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正做到“文明同創、責任共擔、成果共享”。三是加強輿論引導。大力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宣講“六進”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門店、進小區、進家庭),引導全體市民形成共建共創、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來源丨文/巧家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鄭吉喜 圖/唐陽久 岳世現 閆科任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